## 考点一:OSI七层参考模型  OSI从逻辑上,把一个网络系统分为功能上相对独立的7个有序的子系统,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物理层(Physical,PH)传递信息需要利用一些物理传输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物理层的任务就是为上层提供一个物理的连接,以及该物理连接表现出来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实现透明的**比特流传输**。在这一层,数据还没有组织,仅作为原始的比特流提交给上层——数据链路层。 (2)数据链路层(Data-link,D)数据链路层负责在2个相邻的结点之间的链路上实现无差错的**数据帧传输**。每一帧包括一定的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在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出错时要通知发送方重发,直到这一帧无差错地到达接收结点,数据链路层就是把一条有可能出错的实际链路变成让网络层看起来像不会出错的数据链路。实现的主要功能有:帧的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寻址、帧内定界、透明比特组合传输等。 (3)网络层(Network,N)网络中通信的2个计算机之间可能要经过许多结点和链路,还可能经过几个通信子网。网络层数据传输的单位是分组(Packet)。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为要传输的分组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使发送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给定的目的地址找到目的主机,交付给目的主机的传输层。 (4)传输层(Transport,T)传输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地利用网络资源,并以可靠与经济的方式为2个端系统的会话层之间建立一条连接通道,以**透明地传输报文**。传输层向上一层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务,使会话层不知道传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传输层只存在端系统中,传输层以上各层就不再考虑信息传输的问题了。 (5)会话层(Session,S)在会话层以及以上各层中,数据的传输都以报文为单位,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以及维护应用之间的通信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6)表示层(Presentation,P)这一层主要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它将要交换的数据从适合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OSI内部表示使用的传送语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层负责。 (7)应用层(Application,A)这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以及**提供网络与用户软件之间的接口服务**。  ## 考点二: TCP/IP 体系结构 TCP/IP 是Internet上的标准通信协议集,该协议集由数十个具有层次结构的协议组成,其中TCP和IP是该协议集中的两个最重要的核心协议。TCP/IP协议族按层次可分为以下四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各层对应的PDU数据单元的名称如下图所示。  ## 考点三: IP协议 在网络层工作,为了解决MAC地址不能**区分两台主机是否属于同一个网络**,制定的一套新地址,即IP地址。 1. IPv4表达方式 有两种表达方式,十进制和二进制(8bit),分为4组,每组范围是[0~255]。 2. IPv4地址结构(**重要**) A类:第一组范围为0~127的地址,即第一组二进制首位为0 B类:第一组范围为128~191的地址,即第一组二进制首位为10 C类:第一组范围为192~223的地址,即第一组二进制首位为110 D类:第一组范围为224~239的地址,即第一组二进制首位为1110 E类:第一组范围为240~255的地址,即第一组二进制首位为1111 3. 子网寻址 IP地址分为三级:网络号、子网号、主机ID。 子网号:原有主机号借用若干位。 网络号:网络信息中心分配。 4. 子网掩码(**重要**)  子网掩码中,1对应ip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0对应主机号。 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按位与运算,得到的便是子网标识符。 **例题:** *已知一个IP地址为10.5.136.5, 子网掩码为255.255.64.0, 他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分别是?* 136 为 10001000,64 为 01000000 与运算为 0 ,所以 网络号为 10.5.0.0 ,主机号为 5 5. ARP,ICMP ARP:地址解析协议,将IP地址映射为MAC地址 ICMP: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Ping和tracert原理** 6. 特殊用途地址 127.0.0.1:指电脑本身 0.0.0.0 :集合 255.255.255.255:广播地址 7. IP数据包 ## 考点四:TCP协议 1. TCP报文  确认号ack:占4个字节,期待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 确认ACK:占1位,仅当ACK=1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ACK=0时,确认号无效 2. 三次握手  3. 四次挥手  私有地址的范围分别是: A类地址范围:10.0.0.0—10.255.255.255; B类地址范围:172.16.0.0---172.31.255.555; C类地址范围:192.168.0.0---192.168.255.255。 ### 经典题 1. 在浏览器中输入URL并回车后都发生了什么? > 1. DNS解析,将域名翻译成ip > 1.1 查询浏览器缓存 > 1.2 检查系统Host > 1.3 检查路由器缓存 > 1.4 查询ISP DNS缓存 > 1.5 递归查询 > 2. 浏览器与网站建立TCP连接 > 2.1 第一次握手 > 2.2 第二次握手 > 2.3 第三次握手 > 3. 请求和传输数据 > 4. 浏览器渲染页面 2. TCP和UDP的区别 > 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流传输,UDP提供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流传输 > TCP传输单位为TCP报文段,UDP为用户数据报 > TCP注重数据安全性,UDP数据传输快 3. TCP和UDP相关协议 > TCP对应的协议: > (1) FTP:文件传输协议,21端口。 > (2) Telnet:用于远程登陆,使用23端口。 > (3) SMTP:邮件传送协议,用于发送邮件,25号端口。 > (4) POP3:接收邮件,110端口。 > (5)HTTP:是从Web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默认端口:80 > UDP对应的协议: > (1) DNS:用于域名解析服务,将域名地址转换为IP地址。DNS用的是53号端口。 > (2)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使用161号端口,是用来管理网络设备的。由于网络设备很多,无连接的服务就体现出其优势。 > (3) 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该协议在端口69上使用UDP服务。 4. 交换机与路由器有什么区别? > ①工作所处的OSI层次不一样,交换机工作在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OSI第三层网络层 > ②寻址方式不同:交换机根据MAC地址寻址,路由器根据IP地址寻址 > ③转发速不同:交换机的转发速度快,路由器转发速度相对较慢。 5. 加密算法 > **对称密钥加密** 指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个密钥的方法:如:DES、3DES、Blowfish、IDEA、RC4、RC5、RC6 和 AES > **非对称加密** 是指使用一对非对称密钥,即公钥和私钥,公钥可以随意发布,但私钥只有自己知道。发送密文的一方使用对方的公钥进行加密处理,对方接收到加密信息后,使用自己的私钥进行解密。如:RSA、ECC(移动设备用)、Diffie-Hellman、El Gamal、DSA(数字签名用) > **Hash算法** 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单向算法,用户可以通过hash算法对目标信息生成一段特定长度的唯一hash值,却不能通过这个hash值重新获得目标信息。因此Hash算法常用在不可还原的密码存储、信息完整性校验等。如:MD2、MD4、MD5、HAVAL、SHA 6. 常见状态码 > 200:请求成功 > 301 : 永久性转移 > 302 :暂时性转移 > 304 : 已缓存 > 400:Bad Request,请求有语法问题 > 403:拒绝请求 > 404:客户端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 500 :服务器内部错误 > 503 : 服务不可用,稍等 7. 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 转载至CSDN博主:[[李唐敏民](https://blog.csdn.net/qq_39041210 "李唐敏民")] -------------------------- --- 最后修改:2021 年 02 月 24 日 © 允许规范转载 打赏 赞赏作者 支付宝微信 赞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